赛事详情

大赛宗旨

(一)提升供给服务能力

以赛促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聚焦技术、工艺、装备、软件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推动企业生产模式转变和制造生态链建设,以“鼎新”带动“革故”,分层分类系统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二)加速供应商培育

以赛促培。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引导产学研用形成联合体开展研究和服务工作。着力培育能够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轻量化、易维护、低成本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三)深化推广应用

以赛促拓。对于涌现出的优秀成果,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拓展新模式新业态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调动地方、行业和企业积极性,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组织机构

大赛组委会: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人员组成,设领导小组、秘书处、宣传组、赛务组,负责大赛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宣传推广和服务保障相关工作。


大赛特邀顾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负责大赛指导相关工作。


大赛评审专家组:由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专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行业/企业等专家组成,负责参赛成果评审工作。

参赛对象

大赛面向全社会开放,各制造企业、供应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均可报名参赛。

赛道设置

本届大赛设7个赛道,各赛道独立比赛。


赛道一:钢铁行业

围绕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在钢铁行业的实践应用,推动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在生产作业协同、质量管控(追溯)、设备智能运维、智慧仓储物流等方面,结合典型场景、流程、工序形成的综合解决方案。


赛道二:新技术应用

突出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模型、多参数融合、VR/AR、5G、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核心制造能力、关键生产环节智能化水平提升和运营资源平台化保障的解决方案。


赛道三:高校赛

围绕智能制造系统设计、智能机器人应用、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设备产品设计、智能制造教学应用场景等征集高校智能制造相关科研成果及落地应用案例。


赛道四:精益数字化

面向制造业精益数字化创新改善实践,面对中高层创新课题与基层现场改善两大维度分组竞赛,结合制造业应用场景通过精益管理变革、数字化技术应用、人才实训培育等方式,完成具有创新性、可行性、效果收益等改善价值解决方案。


赛道五:典型场景

面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通过新工艺、新装备、新软件、新流程的集成和融合,形成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解决方案(参考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


赛道六:实景擂台(泰州)

面向泰州靖江市重点企业,围绕核心制造能力数字化提升、关键生产环节智能化升级和运营资源平台化保障征集改造需求,根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等遴选16个项目作为赛题。以开放创新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界智力潜能,快速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需求名称如下,详细内容见赛道方案。

1.物料智能化配送

2. 建立防爆浮球液位控制器自动控制耐强腐蚀分段式智能缓冲罐一键启闭系统。

3. 产品气密性自动检测识别

4. 车间可视化管理

5. 智能化系统间数据打通与集成

6. 优化智能印刷中印品缺陷机器视觉检测系统

7. 节能型恒温恒湿空调机组性能优化

8. 建设离心智能制造中心

9. 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10.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管控

11.新能源汽车配套零件智能化生产

12.设备数据采集

13.建立适合企业的ERP、MES系统

14.关键生产设备的优化

15.焊材自能存储和大尺寸非标产品自动焊接

16.建设专用设备或匹配周边区域成套供应链


赛道七:实景擂台(天津)

面向天津市重点企业,围绕核心制造能力数字化提升、关键生产环节智能化升级和运营资源平台化保障征集改造需求,根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等遴选12个项目作为赛题。以开放创新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界智力潜能,快速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需求名称如下,详细内容见赛道方案。

1.基于大数据的干变线圈浇注工艺优化

2.建立合作伙伴联合体生态系统

3.智能仓库

4.高端印包装备工厂数据治理与流通

5.搭建一体化管控供应链系统

6.建设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

7.碳资产管理平台开发

8.搭建数据治理平台

9.搭建“智慧电厂”应用体系

10.自动安装压缩机吸排气口胶塞

11.生产工单可视化建设项目

12.智能直走柔性生产管理系统


赛制安排

根据各赛道要求进行报名,按照本赛道评审规则和标准,独立平行举办比赛。各赛道详细要求见大赛官网。


第三届大赛分两个阶段:

一是初赛阶段,按照各赛道策划方案,通过文审或路演方式,选出不少于10项创新成果进入决赛;

二是决赛阶段,各赛道分别选出一二三等奖1名、3名、6名。


赛场安排

第三届大赛设若干赛场,各赛道承办单位自行选择地点举办初赛和决赛,颁奖仪式由主办单位牵头统一组织。

工作计划

(一)方案策划(2023年3月-8月)

策划第三届大赛方案,确认各赛道主办单位,确认赛场场地,确认方案并上报主管司局。


(二)实景擂台赛需求征集(2023年5月-9月)

面向重点企业征集一批智能化改造需求,遴选具有行业代表性,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项目作为赛题。


(三)专家征集阶段(2023年5月-9月)

大赛面向全社会征集评审专家,经大赛秘书处审核通过后进入专家库,各赛道评审专家须从专家库中抽取。


(四)大赛启动(2023年9月26日)

对大赛名称、主题、赛道、赛制、基本要求、申报途径、奖项设置等进行发布,大赛正式启动。


(五)报名阶段(2023年9月-11月中旬)

通过大赛官方报名入口(http://www.cimsic.com)申报,填写基本信息、团队成员,上传成果并提交报名。


(六)初赛阶段 (具体时间详见各赛道方案)

按照各赛道评审规则和标准,采用文审或路演的方式遴选创新成果,并于指定日期前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相关评审材料以及拟晋级决赛的成果名单(各赛道赛程赛制等具体安排详见赛道方案)。


(七)决赛阶段 (具体时间详见各赛道方案)

总决赛通过网上投票、路演答辩评审形式,分别在各赛道决赛举办地点评出一、二、三等奖,单项奖等,并于11月30日前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相关评审材料以及获奖名单。


(八)颁奖仪式(2023年12月6日)

在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为决赛获奖成果和获胜队伍颁奖。

奖项设置

每个赛道分别设:

一等奖1名,奖金5万元;

二等奖3名,奖金2万元;

三等奖6名,奖金1万元。

另设优秀奖、创意奖、最具投资价值奖等奖项若干。


参赛要求

参赛团队可由1家或多家单位联合组成(原则上不超过5家,需指定牵头单位),参赛单位必须是已在中国境内依法登记注册的法人主体,应遵守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例;参赛代表不超过10人,报名截止之后,所有参赛代表原则上不允许更改。


参赛成果必须为原创,并未侵犯任何他人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且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参赛成果须符合本届大赛赛道要求,成果名称应体现智能制造主要特征。前两届大赛已获一、二、三等奖成果不可再次参赛。


其他

第三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不收取参赛团队任何费用。比赛期间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公示与举报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大赛实行获奖作品公示和举报制度。


获奖作品公示范围和时间:在大赛官网公示获得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作品,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供各界监督、评议。未通过公示的团队将取消获奖成绩并追回奖励。


举报要求:举报实行实名制,并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匿名举报无效。举报由大赛组委会进行受理、核查、提出处理意见并最终裁定。


为保证赛事公益性,大赛总决赛、半决赛均不得向参赛团队收取任何参赛费用。各赛道主办单位对本赛道组织机构设置、经费募集使用等工作负责,加强赛事管理,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