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供给服务能力
以赛促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聚焦技术、工艺、装备、软件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推动企业生产模式转变和制造生态链建设,以“鼎新”带动“革故”,分层分类系统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二)加速供应商培育
以赛促培。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引导产学研用形成联合体开展研究和服务工作。着力培育能够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轻量化、易维护、低成本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三)深化推广应用
以赛促拓。对于涌现出的优秀成果,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拓展新模式新业态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调动地方、行业和企业积极性,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大赛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
主办单位: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
承办单位:钢铁行业分盟、汽车行业分盟、浙江分盟、湖南分盟、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行业事务中心等
大赛组织架构
组委会: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人员组成,设领导小组、秘书处、宣传组、赛务组,负责大赛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宣传推广和服务保障相关工作。
评审专家组:由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专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行业/企业等专家组成,负责参赛成果评审工作。
面向全球广泛征集,欢迎以下对象报名参赛:
企业:从事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及应用的各类企业主体。
高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教师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员。
联合体:跨单位、跨学科自由组建的创新团队(需有明确的项目牵头单位)。
本届大赛设行业赛和专项赛。
行业赛下设“原材料(钢铁)行业”“装备制造(汽车)行业”解决方案两个赛道,专项赛下设“AI+制造”“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解决方案两个赛道,共计四个赛道。
(一)行业赛
赛道一:原材料(钢铁)行业解决方案
聚焦原材料行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深度融合工艺机理模型、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与多模态数据分析等技术,针对原料配比优化、熔炼过程控制、轧制精度管理、能耗动态调控及设备预测性维护等核心场景,提供技术水平高、安全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赛道二:装备制造(汽车)行业解决方案
聚焦装备制造行业全价值链智能化升级,深度融合数字孪生、AI视觉检测、深度学习与模型算法、工业知识图谱等技术,针对工厂数字化交付、产品研发设计、可重构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管控、营销服务模式升级等核心场景,提供成熟度高、适配性强、标准化模块化的解决方案。
(二)专项赛
赛道三:“AI+制造”解决方案
聚焦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融合大模型、机器视觉、知识图谱、云边协同、机器人、智能体等技术,提供面向工厂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作业、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经营管理等环节的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赛道四: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解决方案
面向制造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需求,通过部署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识别装备、智能检测检验装备、智能仓储与物流装备、专用工艺装备设计开发等智能制造装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产业链协同等业务环节的转型需求,提供“小轻快准”(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具有创新性、可行性、收益效果显著的解决方案。
通过大赛官方报名入口统一报名(http://imic.cimsic.com),根据组委会制定的统一评审规则和标准,独立平行举办比赛。各赛道详细要求见大赛官网。
大赛分两个阶段:
一是预赛阶段,通过文审等方式,原则上每个赛道选出约30项创新成果进入决赛;
二是决赛阶段,按照各赛道策划方案,通过路演等方式,原则上分别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单项奖若干。
各赛道赛程赛制等具体安排详见赛道方案。
(一)方案策划(2025年6月-9月底)
策划第五届大赛方案,确认各赛道承办单位,确认赛场场地,确认方案并上报主管司局。
(二)大赛启动(2025年10月初)
对大赛名称、主题、赛道、赛制、基本要求、申报途径、奖项设置等进行发布,大赛正式启动。
(三)报名阶段(2025年10月至11月中旬)
符合参赛条件的单位和团队自行通过大赛官方报名入口(http://imic.cimsic.com/)申报,填写基本信息、团队成员,上传成果并提交报名。
(四)预赛阶段(2025年11月下旬)
按照统一的评审规则和标准,采用文审等方式遴选创新成果,并于指定日期前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相关评审材料以及拟晋级决赛的成果名单(各赛道赛程赛制等具体安排详见赛道方案)。
(五)决赛阶段(2025年12月上旬)
按照各赛道策划方案,通过路演等方式,各赛道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和单项奖,并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相关评审材料以及获奖名单。
(六)颁奖仪式
详见各赛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