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详情

大赛宗旨

(一)提升供给服务能力

以赛促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聚焦技术、工艺、装备、软件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推动企业生产模式转变和制造生态链建设,以“鼎新”带动“革故”,分层分类系统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二)加速供应商培育

以赛促培。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引导产学研用形成联合体开展研究和服务工作。着力培育能够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轻量化、易维护、低成本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三)深化推广应用

以赛促拓。对于涌现出的优秀成果,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拓展新模式新业态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调动地方、行业和企业积极性,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组织机构

大赛组委会: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人员组成,设领导小组、秘书处、宣传组、赛务组,负责大赛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宣传推广和服务保障相关工作。


大赛特邀顾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负责大赛指导相关工作。


大赛专家委员会:由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专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行业/企业等专家组成,负责参赛成果评审工作。


参赛对象

大赛面向全社会开放,各制造企业、供应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均可报名参赛。

赛道设置

延续首届大赛3个赛道,每个赛道下设领航组和潜力组2个小组。领航组主要面向大型和中型企业,其参赛成果技术成熟度较高,已得到应用推广;潜力组主要面向小微企业、初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其参赛成果未得到产业化,但应经过仿真或样机验证。各赛道每个小组独立比赛。


赛道一:智能制造装备创新

面向生产现场的制造全过程,自主研制的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等功能,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VR/AR等新技术的单机/单元/成套装备。(包括但不限于仪器仪表、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业机器人、检测装备、物流仓储装备、物联网设备等)


赛道二:智能制造软件系统和平台创新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全过程各环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控制执行、供应链管理等智能制造软件系统或工业互联网平台。(包括但不限于研发设计类软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智能优化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设备健康管理系统、质量检测与管理系统、在线实时优化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安全风险识别与管理系统、环保监测与管理系统等)


赛道三: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创新

面向特定行业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通过新工艺、新装备、新软件、新流程、新技术的集成和融合,形成具有行业特色、产线/车间/工厂等级别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补充说明:面向典型行业征集智能制造共性需求,分别作为三个赛道的“命题部分”。参赛选手可选择命题提交相应的创新成果,也可选择符合赛道要求的其他创新成果报名参赛。

赛制安排

通过大赛官方报名入口统一报名,三个赛道按照统一的评审规则和标准,独立平行在本赛场举办比赛。


第二届大赛分三个赛段:

一是文审阶段,进行符合性审查,符合申报要求的创新成果均可进入半决赛;

二是半决赛阶段,各赛道选出30名(领航组和潜力组各15名)进入决赛;

三是决赛阶段,各赛道分别选出一二三等奖2名(领航组和潜力组各1名)、6名(领航组和潜力组各3名)、12名(领航组和潜力组各6名)。


颁奖仪式在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开幕式上举办。


赛场安排

第二届大赛设置三个分赛场,分别由湖南、天津、江苏三个地方分盟承办一个赛道的半决赛,新闻发布会、文审、决赛和发布仪式由主办单位牵头统一组织。

赛程安排

• 新闻发布会/启动仪式(2022年9月15日)

对大赛名称、主题、赛道、赛制、基本要求、申报途径、奖项设置等进行发布,大赛正式启动。


• 专家征集阶段(2022年9月16日-30日)

大赛面向全社会征集评审专家,经大赛秘书处审核通过后进入专家库,各赛道评审专家将从专家库中抽取。


• 报名阶段(2022年9月16日-10月17日)

通过大赛官方报名入口(http://imic.cimsic.com/)统一申报,填写基本信息、团队成员,上传成果并提交报名。


• 文审阶段(2022年10月19日)

按照统一的评审规则和标准,采用文审方式筛选出符合本赛道方向的成果,并于指定日期前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相关评审材料以及成果名单。


• 半决赛阶段(2022年10月20日-31日)

按照统一的评审规则和标准,各赛道分别遴选30项(每个小组15项)创新成果。于指定日期前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相关评审材料以及拟晋级决赛的成果名单。


• 决赛阶段(2022年11月10日-11日)

全国总决赛通过网上投票、路演答辩评审形式评出一、二、三等奖,单项奖等。


• 颁奖仪式(2022年11月24日)

在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开幕式上为决赛获奖成果和获胜队伍颁奖。


奖项设置

决赛各赛道分别设:

每个赛道各小组分别设一等奖1名,奖金5万元;二等奖3名,奖金3万元;三等奖6名,奖金1万元(大赛共3个赛道,6个小组,共计一等奖6名,二等奖18名,三等奖36名)。

每个赛道各小组另设创意奖3名、人气奖3名、优秀奖5名、最具投资价值奖、优秀人才奖(一、二、三等奖获奖单位可推荐创新优秀人才1名,原则上鼓励推荐40岁以下,对获奖成果贡献较多的青年)若干。

说明:凡通过文审的参赛团队和成果均将获得参与证书~


获奖团队和成果将获得以下权益:

1、获得专家对创新成果的现场指导;

2、作为投资对象获得优先投资机会;

3、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公共服务平台等线上渠道中开设专栏进行推广展示;

4、优先推荐参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遴选;

5、优先推荐加入“符合《智能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企业名录”;

6、优先推荐参与联盟“智能制造进园区”、智能制造供需对接、品牌论坛、展会、培训交流等活动。


参赛要求

参赛团队可由1家或多家单位联合组成(原则上不超过5家,需指定牵头单位),参赛单位必须是已在中国境内依法登记注册的法人主体,应遵守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例;参赛代表原则上不超过10人,报名截止之后,所有参赛代表原则上不允许更改。赛道一、二鼓励供应商牵头申报,赛道三鼓励制造业企业牵头申报。


参赛成果必须为原创,并未侵犯任何他人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且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参赛成果须符合本届大赛赛道要求,成果名称应体现智能制造主要特征。首届大赛已获奖成果不可再次参赛。


成果提交内容

参赛团队需按照大赛参赛要求,在大赛官网(http://imic.cimsic.com)提交参赛成果及相关材料,并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成果提交内容包括:

(1)成果申报书*

(2)成果介绍PPT

(3)演示视频或视频链接:展示产品/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效果等,帮助评审专家直观了解参赛成果。


注:相关模板可在大赛官网“资料下载”中下载,评审期间参赛团队须按照组委会的要求补充提交参赛成果有关材料。


公示与举报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大赛实行获奖作品公示和举报制度。


获奖作品公示范围和时间:在大赛官网公示获得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作品,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供各界监督、评议。未通过公示的团队将取消获奖成绩并追回奖励。


举报要求:举报实行实名制,并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匿名举报无效。举报由大赛组委会进行受理、核查、提出处理意见并最终裁定。


为保证赛事公益性,大赛总决赛、半决赛均不得向参赛团队收取任何参赛费用。各赛道主办单位对本赛道组织机构设置、经费募集使用等工作负责,加强赛事管理,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